当前位置:中国广告人网站>创意策划>战地日记>详细内容
论导演救不了烂创意及影视行业鱼龙混杂区分
作者:Peter Chan 时间:2009-11-16 字体:[大] [中] [小]
-
大部份情况下,导演遇到烂创意是没得救的。因为创意是一个作品之本,我比喻为一个地基是烂的,能起出来的会是什么样的楼,能起一座 200 层高的摩天大厦吗?
深层次说,出这个烂创意的人会是什么人,通常是知识与心理素质都颇低的人,就算跟他解说,他大概都不会聆听的人。一个不聆听的人,就是一个很低档的人,如果不是一个低档的人,就不会有这种烂创意。只有很小部分的情况是有得救。导演有个工作,就是游说有小部分的烂创意,不是出自于烂创作人那小部分你就能成功游说他改变。如果我自己遇到的创意是烂的,第一作为生意一定要做,第二是要判断对方有否能力明白你说的东西。如果对方根本水平很低,低到无法学习的,就照做算了。如果不是,可以做点工夫,尽量去游说的,就希望能扭转创意再拍。
下面我们再来说说影视行鱼翅粉丝如何分?
对大部分行外人或者半桶水的行内人,他们都有个错误的概念,就是觉得器材是最重要的,因为他们越不懂不熟专业知识,越须要依赖器材。
现在器材那么廉价,很容易得到。这时候他们就觉得,已经得到影视制作中,最重要的部分,所以他们的注意力就只是放在器材上。
实际上,很多资深制作人都明白,一个作家拿笔写东西,无论是一支很便宜的铅笔,还是一支很贵很厉害的钢笔,甚至拿根竹子在地上写,都不会影响他是一个优质的作者。虽说器材是重要,但不及一个作者的知识修养和心态的重要。所以对于那些行外人,或者半桶水的行内人,鱼翅和粉丝就很难分辨了。这种现象,其实在很多行业都有,如律师行业。一身名牌、亮丽的西服穿在身上,就是一名好律师?还是一个又老又光头,穿衣服随随便便,才是一个好律师呢?这就是包装问题。在这种专业的行业里,能分辨优劣的人是少的,所以对专业导演和专业制作公司来说,的确多了很多鱼目混珠的人的竞争。
这个现象不是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存在,但在国内就普遍存在而且严重。
其实这个现象亦反映国内有个反智的现象,很多人都不重视专业知识,在不了解专业知识的情况下,去反对、违反和轻视他,而且问题还很严重。这种反智的现象,一方面,令我感觉到像是民智未开,很原始、很像第三世界。另一方面,又好像是刚刚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之前的过程 — 很多人开始模仿国外,但只是「师其形,不师其意」。意思是只模仿他的外表包装,形式上、视觉上的东西,但没学到背后的原理、思维方法、制度、很用心的严谨和精神。国内的教育,只能达到知识的传递与背诵,而未有达到普遍的思维开发,或者是德育的教育。所以很多客户和半桶水的制作人,连最底层的思维能力,对问题的判断能力,都是似有还无。只懂「师其形,不师其意」。
江湖人稱Peter哥,全名Peter Chan,是香港的資深廣告片導演。 info@snshk.com